已注册·法人不变   原乐陵英华双语学校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 
当前位置: 新闻资讯 > 校内最新动态  校内最新动态
家乡文化进课堂
发布日期:【2016/1/22】    点击率: 822  


家乡文化进课堂




  “扬民族精神,育家国情怀”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之一。我认为“家乡文化”是“民族精神,家国情怀”的根基。“家”“国”是紧密相连的,人组成家,家组成国,有家才有国,民富了国家才能强。

  爱国首先要爱家乡,试想一个连家乡都不爱的人,能够爱国吗?身为中国人不了解家乡文化,何谈了解中国文化?

  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我是乐陵人,创办的是乐陵的学校,教育的是家乡人的孩子,使命感和家乡情让我自觉地懂得应该怎样办好这所学校,应该怎样教育好这些孩子,哪些事必须做,哪些事坚决不能做……

  梦之家作为本土学校,以培养出身心健康、学业优秀、人格健全、善良正直,有知识、有文化、有素养、有思想、有能力的“全人”为使命,扬民族精神,育家国情怀。

梦之家学校

邓文洪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顺其天性,化繁为简,以趣引情,以情启真。

——家乡情


[金丝枣乡 我家乐陵]

  地处鲁冀之交,文承齐燕古风。方圆一千一百七十二(平方公里),三河(漳卫新河、马颊河、德惠河)横南北、贯西东。古为乐毅伐齐筑城地,今乃黄三角(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)之要冲。


乐 陵 市 地 图

  乐陵金丝小枣享誉全国,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“金丝小枣之乡”。


  1990年9月,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同志,得悉乐陵举办第二届金丝小枣节。欣然挥笔,为乐陵写下了“因地制宜,艰苦奋斗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”的题词。



【得  名】


乐毅伐齐 择陵而城

  “乐”字用于乐陵县名时读“lào”,从地方方言发音演变而来。

  【乐“lào”字的读音详见《康熙字典》。】

  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攻伐齐国时,在此筑起一座兵城。到了汉高祖五年,在乐毅筑城的地方设县,取名“乐陵县”。

  【详见唐·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:“乐陵,本燕将乐毅攻齐所筑,汉以为县。”】

  “乐”字的由来:来自“乐毅”的“乐”。将“yuè”读成“lào”是先人固执地保留方言余韵所致。

  “陵”字的由来:陵,丘陵,地势高,可防水患,战时易守难攻。乐陵地处黄河下游,水患严重,丘陵就成了人们用于躲避水患的避难所,乐毅筑城当然选择丘陵处,故而取名“陵”字。 



【五里冢 惠王冢】

  乐陵历史的起源和文化的逻辑起点。源自4500年前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,其文化遗存可归入“龙山文化”。

——20世纪50-70年代考古专家在乐陵境内发现数处龙山文化遗址


【 魏 王 城 】

  又名“乐陵城”。汉高祖五年(前202)最先在此设立了乐陵县。今位于花园镇大顾村北。

——唐·吉甫《元和郡县图志》


【 咸 平 镇 】

 北宋熙宁二年(1069)到明洪武二年(1369)300年间乐陵县城所在地,今称旧乐陵,位于乐陵城南50里的郑店镇。

——《宋史》


【 富 平 镇 】

  明洪武二年(1369),乐陵县丞何恒因为咸平镇地势低洼,将县城迁到了乐陵现在的位置,并将县城所在地取名为富平镇,题写了“富贵三春景,平安两字金”一副有名的对联。

——清·乾隆版《乐陵县志》


【 文 庙 】

  中国历史上的文庙有两千多所,可分三种类型:一是孔氏家庙,二是国庙,三是学庙。乐陵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1369),由当时的乐陵县丞何恒创建,又称庙学,具有双重功能:一是作为祭祀至圣孔子的场所,二是作为县府的学堂,也称为学宫。




[碧霞元君故居]

 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奶奶。相传在战国时期,魏国公主毕霞来到乐陵,在魏王城东北一公里处建起王母店,设坛讲学。后来游历泰山,成为道教神仙。现位于乐陵市花园镇王母店村。


[丹青枣林]

(乐陵朱集万亩枣林游览区)

  “城在林中,人在绿中”的“天然氧吧”。“风雨后听笛,斜阳里看塔。枣林幽径通几家,春夏秋冬皆入画。”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


[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]

  无数冀鲁边区(包括河北、山东26个县市)仁人志士用生命和热血浇灌的红色根据地——革命的摇篮,信仰的火炬,苦难的历程,不朽的传奇!


[碧霞湖水库]

  “一湾碧水翠叠翠,万缕霞光织锦缎。烟雨深处湖心岛,醉落几只南飞雁。”

  乐陵杨安镇水库因其近邻“碧霞元君故居”而取名碧霞湖水库,现为国家AAA级风景区。








枣 树

叶 不 争 春

花 不 争 艳

根 不 争 地

冠 不 争 天

——君子树


  叶不争春——春天发芽比其它寻常树木晚一个月左右。

  花不争艳——花色米黄,花朵豆大。

  根不争地——根系下扎,很少与其它作物争夺营养。

  冠不争天——冠小枝稀,早落叶一个月左右。


金 丝 小 枣

夸父逐日丢下的神杖

长满女娲补天的宝石

颗颗丹心

原版中国红

乐陵小枣始于商周,兴于魏晋,盛于明清。

“青(州)有乐氏枣,丰肌细核,膏多肥美,为天下第一。”

——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


无 核 小 枣

  实小无核,堪称一绝。

  “邑有虚心枣,实小无核,亦名无核枣。以枝移接再接尤胜,移他处则生核。”

——清•乾隆版《乐陵县志》



乐 毅  战国名将

  战国时期燕国大将,曾指挥燕赵等五国联军,连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。在乐陵一带筑城屯兵,作为自己的后防营帐。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。


祢 衡  东汉处士

  东汉名士,乐陵人,长于文章辞赋,文采斐然。代表作品《鹦鹉赋》。

  《鹦鹉赋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,也是汉末小赋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。祢衡下笔千言,瞬间一挥而就,为后世留下了“文不加点”这则成语。


董养性  江北才子

  董仲舒后人,清代理学大师,有“江北第一才子”之称。


尚云祥  形意大师

  尚云祥(1864-1937),乐陵寨头堡乡尚家村人。近代形意大家,武坛巨擘,尚氏形意拳创始人。年轻时因经济困窘,赤脚练功,“踏步方砖龟裂”,人送绰号“铁脚佛”。以“大杆子”、“丹田气打”和“半步崩拳”三绝技名冠武林,成为一代宗师,并深受此后历代习武者的尊崇。

  尚先生年轻时, 曾为清宫大总管李莲英护院十年;擒获大盗康小八,为民除害;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痛杀八国联军侵略者;辛亥革命后与李存义在天津成立“中华武士会”,以尚云祥为擂主设擂100天,无人能敌,后被聘为蒙藏大学武术教员,宣扬中国武术;受老乡宋哲元的邀请,教授二十九军大刀队“形意五行刀”,喜峰口大捷,大刀队杀敌一千多人,取得“九•一八”事变以来的首次胜利,有力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。


宋哲元  抗日名将

  1931年,“九•一八”事变爆发,宋哲元一声“宁为战死鬼,不作亡国奴”的怒吼,振聋发聩。1933年,宋哲元率第二十九军血战喜峰口、罗文峪。长城之战,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一曲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》传遍全国。

  1937年,“七•七”事变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第二十九军将士在卢沟桥畔打响了抗战第一枪!


肖 华  娃娃司令

  1938年秋,时年22岁的肖华在乐陵创建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,率部转战冀鲁边革命根据地,骁勇善战,足智多谋。


牟宜之  抗日县长

  1938年,任国民政府乐陵县长期间,惩恶扬善,积极抗日,全力支援八路军,深受乐陵百姓爱戴。后来辞去县长职务,将乐陵县抗日武装改编为八路军泰山支队。


刘相会  革命妈妈

  抗战期间,不顾个人安危,全力掩护八路军指战员,所挖地道可容纳120余人,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作“常大娘”。1945年中共渤海区一地委授予刘相会一面锦旗 “向在八年抗战中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妈妈常大娘致敬”。



【村 名 传 说】


王 母 店  

  村名由王母娘娘、碧霞元君救人急难、屏退水患而来。


赵 黄 茂  

  村名由赵匡胤选妃而来,意为赵家皇业发达,子孙茂盛,江山永固。


善 化 桥  

  为感念崔善人化缘建桥的义举而得名。


枣 牌 刘  

  此地小枣曾救刘秀性命,后来刘秀登基称帝,封为“天下枣王”。后乾隆微服私访,亲书“枣王”二字。“枣牌刘”由此得名。


旧乐陵(咸平镇)  

  曾是宋代以后乐陵县城旧址。明代以后县城迁至富平,此地遂称旧乐陵。


丁 坞  

  王莽赶刘秀,冷不丁路遇大雾,刘秀得以逃脱,故名“丁雾”,谐音“丁坞”。




方 言 土 


屋大场子:居室中间较宽敞的空地。

门衔子:用于掩住门与地面缝隙的横板,又叫“门限”“门坎”。

双碗:汤碗,比一般的饭碗大一些。

窝铺:用柳条和苇席支设的小棚,供在野外看管树木、庄稼临时居住。



檐别虎子:蝙蝠

蝎虎溜子:壁虎

盖垫:锅、盆、水缸的盖子,也常用于摆放水饺,一般以高粱穗秆制作。

不大离儿:①差不多  ②自以为了不起



知不道:即“不知道”,而不是虽然知道却不说。

打嚯星儿:一种发困时非条件反射动作。

夜来:昨天,有些地方又说“夜落”。

哄上:晚上,夜晚称为“大哄上”。



晌胡头:正午十二点至下午两点左右。

冻冻:冰。

粘粥:小麦或玉米面粥。

长果:花生。



书房儿:学校。

蚂螂:蜻蜓。

米样:蚂蚁。

旮旯:河蚌;另一意,指偏僻的角落。

冻着:感冒。本意未失。

就和:将就,忍耐。

央哥:央求。

温炕:叠被褥。





【老 照 片】

原 乐 陵 县 城 鸟 瞰 图


1991年 南 关 桥 子


1992年 盘 河、元 宝 湖


1993年 湖 滨 东 路


原 西 关 街 景


1991年 兴 隆 街 景


振 兴 路 东 首


原 政 府 广 场


我 们 是 乐 陵 人

  “家乡文化”进课堂,这是几年前早已成形的想法,但终因忙于眼前琐事未能实现。

  2015年工作压力颇大,内心反而有更强烈的动力,激励我去做这样一件“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深远意义”的事……

  “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们,我们应该对自己家乡的文化了然于胸。”抱着这种想法,我们开始了《家乡情》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。

  《家乡情》采用了“化繁为简” “图文并茂”的核心思路,呈现最有特色的乐陵文化。

  为了顺应孩子们的天性,希望达到“以趣引情”“以情启真”的目的。

  《家乡情》是我诚邀老同学王丽丽,挚友杨志刚,师哥崔凤亮利用今年暑假共同编写完成的,成员中虽然没有从事乐陵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,但都是土生土长的乐陵人。身为乐陵人,仅凭一份真情,用心整理家乡文化……

  家乡文化底蕴深厚,《家乡情》在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内完成,其中一定有不足之处,还望从事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不吝赐教。因为责任重大,学校肯定会不断修正完善《家乡情》,为家乡文化的传承、弘扬尽责。  

梦之家学校

邓文洪

2015年8月16日

地址:山东省乐陵市消防救援大队西3公里 电话:0534-6835123  梦之家学校官网(原:乐陵英华双语学校) 鲁ICP备15003600号-1 举报链接 辟谣专区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