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注册·法人不变   原乐陵英华双语学校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 
当前位置: 新闻资讯 > 校内最新动态  校内最新动态
乐陵文化 梦之家学校丨家乡情(完整版)
发布日期:【2015/10/10】    点击率: 809  



梦之家学校——家乡文化进课堂(2015年9月)

顺其天性,化繁为简,以趣引情,以情启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——家乡情



[金丝枣乡 我家乐陵]

  地处鲁冀之交,文承齐燕古风。方圆一千一百七十二(平方公里),三河(漳卫新河、马颊河、德惠河)横南北、贯西东。古为乐毅伐齐筑城地,今乃黄三角(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)之要冲。


乐 陵 市 地 图

  乐陵金丝小枣享誉全国,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“金丝小枣之乡”。


  1990年9月,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同志,得悉乐陵举办第二届金丝小枣节。欣然挥笔,为乐陵写下了“因地制宜,艰苦奋斗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”的题词。



【得  名】

乐毅伐齐 择陵而城

  “乐”字用于乐陵县名时读“lào”,从地方方言发音演变而来。

  【乐“lào”字的读音详见《康熙字典》。】

  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攻伐齐国时,在此筑起一座兵城。到了汉高祖五年,在乐毅筑城的地方设县,取名“乐陵县”。

  【详见唐·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:“乐陵,本燕将乐毅攻齐所筑,汉以为县。”】

  “乐”字的由来:来自“乐毅”的“乐”。将“yuè”读成“lào”是先人固执地保留方言余韵所致。

  “陵”字的由来:陵,丘陵,地势高,可防水患,战时易守难攻。乐陵地处黄河下游,水患严重,丘陵就成了人们用于躲避水患的避难所,乐毅筑城当然选择丘陵处,故而取名“陵”字。 



【五里冢 惠王冢】

  乐陵历史的起源和文化的逻辑起点。源自4500年前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,其文化遗存可归入“龙山文化”。


——20世纪50-70年代考古专家在乐陵境内发现数处龙山文化遗址


【 魏 王 城 】

  又名“乐陵城”。汉高祖五年(前202)最先在此设立了乐陵县。今位于花园镇大顾村北。

——唐·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图志》


【 咸 平 镇 】

 北宋熙宁二年(1069)到明洪武二年(1369)300年间乐陵县城所在地,今称旧乐陵,位于乐陵城南50里的郑店镇。

——《宋史》


【 富 平 镇 】

  明洪武二年(1369),乐陵县丞何恒因为咸平镇地势低洼,将县城迁到了乐陵现在的位置,并将县城所在地取名为富平镇,题写了“富贵三春景,平安两字金”一副有名的对联。

——清·乾隆版《乐陵县志》


【 文 庙 】

  中国历史上的文庙有两千多所,可分三种类型:一是孔氏家庙,二是国庙,三是学庙。乐陵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1369),由当时的乐陵县丞何恒创建,又称庙学,具有双重功能:一是作为祭祀至圣孔子的场所,二是作为县府的学堂,也称为学宫。



[碧霞元君故居]

 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奶奶。相传在战国时期,魏国公主毕霞来到乐陵,在魏王城东北一公里处建起王母店,设坛讲学。后来游历泰山,成为道教神仙。现位于乐陵市花园镇王母店村。



[丹青枣林]

(乐陵朱集万亩枣林游览区)

  “城在林中,人在绿中”的“天然氧吧”。“风雨后听笛,斜阳里看塔。枣林幽径通几家,春夏秋冬皆入画。”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



[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]

  无数冀鲁边区(包括河北、山东26个县市)仁人志士用生命和热血浇灌的红色根据地——革命的摇篮,信仰的火炬,苦难的历程,不朽的传奇!



[碧霞湖水库]

  “一湾碧水翠叠翠,万缕霞光织锦缎。烟雨深处湖心岛,醉落几只南飞雁。”

  乐陵杨安镇水库因其近邻“碧霞元君故居”而取名碧霞湖水库,现为国家AAA级风景区。









 树

叶 不 争 春

花 不 争 艳

根 不 争 地

冠 不 争 天

——君子树


  叶不争春——春天发芽比其它寻常树木晚一个月左右。

  花不争艳——花色米黄,花朵豆大。

  根不争地——根系下扎,很少与其它作物争夺营养。

  冠不争天——冠小枝稀,早落叶一个月左右。


金 丝 小 枣

夸父逐日丢下的神杖

长满女娲补天的宝石

颗颗丹心

原版中国红

乐陵小枣始于商周,兴于魏晋,盛于明清。

“青(州)有乐氏枣,丰肌细核,膏多肥美,为天下第一。”

——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


无 核 小 枣

  实小无核,堪称一绝。

  “邑有虚心枣,实小无核,亦名无核枣。以枝移接再接尤胜,移他处则生核。”

——清•乾隆版《乐陵县志》




乐 毅  战国名将

  战国时期燕国大将,曾指挥燕赵等五国联军,连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。在乐陵一带筑城屯兵,作为自己的后防营帐。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。



祢 衡  东汉处士

  东汉名士,乐陵人,长于文章辞赋,文采斐然。代表作品《鹦鹉赋》。

  《鹦鹉赋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,也是汉末小赋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。祢衡下笔千言,瞬间一挥而就,为后世留下了“文不加点”这则成语。



董养性  江北才子

  董仲舒后人,清代理学大师,有“江北第一才子”之称。



尚云祥  形意大师

  尚云祥(1864-1937),乐陵寨头堡乡尚家村人。近代形意大家,武坛巨擘,尚氏形意拳创始人。年轻时因经济困窘,赤脚练功,“踏步方砖龟裂”,人送绰号“铁脚佛”。以“大杆子”、“丹田气打”和“半步崩拳”三绝技名冠武林,成为一代宗师,并深受此后历代习武者的尊崇。

  尚先生年轻时, 曾为清宫大总管李莲英护院十年;擒获大盗康小八,为民除害;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痛杀八国联军侵略者;辛亥革命后与李存义在天津成立“中华武士会”,以尚云祥为擂主设擂100天,无人能敌,后被聘为蒙藏大学武术教员,宣扬中国武术;受老乡宋哲元的邀请,教授二十九军大刀队“形意五行刀”,喜峰口大捷,大刀队杀敌一千多人,取得“九•一八”事变以来的首次胜利,有力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。



宋哲元  抗日名将

  1931年,“九•一八”事变爆发,宋哲元一声“宁为战死鬼,不作亡国奴”的怒吼,振聋发聩。1933年,宋哲元率第二十九军血战喜峰口、罗文峪。长城之战,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一曲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》传遍全国。

  1937年,“七•七”事变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第二十九军将士在卢沟桥畔打响了抗战第一枪!



肖 华  娃娃司令

  1938年秋,时年22岁的肖华在乐陵创建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,率部转战冀鲁边革命根据地,骁勇善战,足智多谋。



牟宜之  抗日县长

  1938年,任国民政府乐陵县长期间,惩恶扬善,积极抗日,全力支援八路军,深受乐陵百姓爱戴。后来辞去县长职务,将乐陵县抗日武装改编为八路军泰山支队。



刘相会  革命妈妈

  抗战期间,不顾个人安危,全力掩护八路军指战员,所挖地道可容纳120余人,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作“常大娘”。1945年中共渤海区一地委授予刘相会一面锦旗 “向在八年抗战中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妈妈常大娘致敬”。



【村 名 传 说】


王 母 店——村名由王母娘娘、碧霞元君救人急难、屏退水患而来。


赵 黄 茂—— 村名由赵匡胤选妃而来,意为赵家皇业发达,子孙茂盛,江山永固。


善 化 桥 ——感念崔善人化缘建桥的义举而得名。


枣 牌 刘  ——此地小枣曾救刘秀性命,后来刘秀登基称帝,封为“天下枣王”。后乾隆微服私访,亲书“枣王”二字。“枣牌刘”由此得名。


旧乐陵(咸平镇)  ——曾是宋代以后乐陵县城旧址。明代以后县城迁至富平,此地遂称旧乐陵。


丁 坞  —— 王莽赶刘秀,冷不丁路遇大雾,刘秀得以逃脱,故名“丁雾”,谐音“丁坞”。



方 言 土 语


屋大场子:居室中间较宽敞的空地。

门衔子:用于掩住门与地面缝隙的横板,又叫“门限”“门坎”。

双碗:汤碗,比一般的饭碗大一些。

窝铺:用柳条和苇席支设的小棚,供在野外看管树木、庄稼临时居住。



檐别虎子:蝙蝠

蝎虎溜子:壁虎

盖垫:锅、盆、水缸的盖子,也常用于摆放水饺,一般以高粱穗秆制作。

不大离儿:①差不多  ②自以为了不起



知不道:即“不知道”,而不是虽然知道却不说。

打嚯星儿:一种发困时非条件反射动作。

夜来:昨天,有些地方又说“夜落”。

哄上:晚上,夜晚称为“大哄上”。



晌胡头:正午十二点至下午两点左右。

冻冻:冰。

粘粥:小麦或玉米面粥。

长果:花生。



书房儿:学校。

蚂螂:蜻蜓。

米样:蚂蚁。

旮旯:河蚌;另一意,指偏僻的角落。

冻着:感冒。本意未失。

就和:将就,忍耐。

央哥:央求。

温炕:叠被褥。





【老 照 片】

原 乐 陵 县 城 鸟 瞰 图


1991年 南 关 桥 子


1992年 盘 河、元 宝 湖


1993年 湖 滨 东 路


原 西 关 街 景


1991年 兴 隆 街 景


振 兴 路 东 首


原 政 府 广 场


把 根 留 住

杨志刚·作家

  据说,每片落叶都想归根,而能不能回去?回到哪里?却不是叶子所能决定的,因为有风、有雨、有太多的不可知、不可能。这一点,是人与叶子的相同。而人与叶子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感情、有记忆。有些记忆是与生俱来的,而有些则要经过千劫百难、千伤百痛才能在心底留下烙印。记得上大学的时候,我写过: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,注定了要背负着前世的乡愁去寻找来世的归宿。没想到一语成谶,人到中年之际,仍身为游子。因此,当接到你的电话,让我写一写关于家乡的文字时,竟有恍如隔世之感。

  看你寄来的关于《家乡情》的文字,陌生而又熟悉。很久以前你便说过,要做这样一件事。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,当时你是对我说的,希望我能去做。当时的我,人在江湖,说着言不由衷的话,做着身不由己的事。不过,说实话,我真心想做这件事,但没有来得及。而你,说到做到,这是你一贯的风格。尽管这些文字我从前也接触过、梳理过,甚至从我的心底、笔下流淌过,但为保险起见,我还要查从前的资料。打开邮箱,找几年前的那些信,猛然感觉自己像一个捡拾脚印的鬼。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日子、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日子、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日子瞬间都回来了。是的,我在这里疯过、狂过、笑过、哭过、爱过、恨过、摸爬滚打过、生死别离过,怎么会没有感情,没有记忆呢?!

  你是对的,就算有再多的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,是非颠倒善恶混淆,我们也不能对这个世界绝望。我们不能因为雀巢鸠踞而厌恶所有的鸟,更不能因为良莠混杂而拔除每一棵苗。活在这个世界上,我们除了努力还要坚强,除了适应还要相信,相信山遮不住水,水终能穿石,淘尽黄沙后有金。生于斯长于斯的你我,无论身处的土壤贫瘠还是肥沃,空气清爽还是恶浊,我们都要活着。因为我们是树干也是枝叶、是花朵也是果实、是儿女也是父母,血液中那些家族的记忆、基因中那些神秘的密码、话语中那些熟悉的乡音,怎么能不留下一些记忆、一些文字、一些影像呢?!

  记忆是什么?对城市而言是遗存,对民族而言是图腾,对国家而言是历史。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从一生下来,就知道他们生命的座标,这座标有空间上的,也有时间上的。从空间上来讲,要让孩子们从知道东南西北开始,就知道自己身处何地,家乡的名字以及它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,同时还要知道在自己的周围有哪几座村庄、哪几条河流、哪几方池沼、哪几片森林;从时间上来讲,要让孩子们从懂得喜怒哀乐起,就懂得自己家族的来历,故乡的历史以及它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建置沿革,同时还要知道在这片土地曾经有过哪些名人志士、哪些名胜古迹、何种风土人情、何种方言土语。说到底,这是我们世代繁衍的种、绵亘不绝的脉、薪火相传的根。

  记得有首老歌唱过:天地悠悠,过客匆匆,潮起又潮落。恩恩怨怨,生死白头,几人能看透!光阴的眼中,谁人不是过客?所能拥有的,也仅此一生而已。因此,在来与去之间,认真的活一次、真心的爱一次,留下一些文字、一些记忆、一些影像,也就够了。除此之外,又有什么能够真正把握、真正留住的呢?屠狗功名,雕龙文卷,岂是平生意!这一生,愿每个人都能行至山高水穷处,点一盏灯,把根留住。

2015年8月23日


我 的 家 乡 情

王丽丽·高中教师

  “叶不争春,花不争艳,根不争地,冠不争天。”一次无意的闲聊,说到从不哗众取宠的老枣树时,文洪的眼神和语气都变得庄重起来,我也被这高尚的品质震撼了,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儿时,我感觉自己置身于那一望无际苍翠欲滴的千年枣林,我看到了奶奶家院子里那棵饱经沧桑的老枣树,我的身边围绕着一群平和、谦逊、淳朴、坚韧的我的祖辈和父辈……

  短暂的平静过后,我羞赧,我汗颜,我无地自容。

 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乐陵人,30多年来我竟然从未注意过家乡的风物会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;大学4年,我竟然只是轻描淡写的告诉同学“我家乡的特产是金丝小枣”;为人师13年,我竟然从来没给我的学生传授过哪怕一点关于乐陵文化的知识。

 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乐陵人,我失职;作为一个独在异乡的乐陵人,我失职;作为一个传道授业的乐陵人,我失职。

  乡土情结是人很重要的情愫。故乡如同胎记,深嵌在我们每个人的肌肤上,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,是谁也躲不掉的宿命。既然躲不掉,就应该想尽千方百计地去爱她,拥护她。

  这时,我仿佛看到了文洪眼中狡黠的笑。原来,这次闲聊并不是闲聊。于是,这次闲聊成了《家乡情》的开始。

  编写《家乡情》,我感到自己一半是在赎罪,我在乞求故乡对我“年幼”无知的罪责的宽宥;还有一半是感动,梦之家学校“除浮华,求本真”的“全人教育”理念在深深地打动着我。

  文洪是个有梦想的实干家。十年了,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梦想,像一个胸有成竹的舵手,驾驶着“梦之家号”这艘航船,在一条别人也许匪夷所思的航道上劈波斩浪,勇往直前。

  家乡文化进课堂,对健全学生的人格,培养孩子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都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。爱与责任是青少年时期最应该培养的素质和具备的能力。生于斯,长于斯,只有由衷地热爱脚下的这块土地,才能生发出更多的责任和担当。作为教育者,引领我们的孩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高度认识我们的家乡,我们义不容辞。

  在编写《家乡情》的过程中,家乡乐陵的历史文化、风土人情、方言土语、花草树木,都让我有了全新的文化层面的认识,从战国时期的乐毅伐齐、古驿命名到眼下的强势工业、富民工程,从神话传说中的凤凰古槐到上千万亩的金丝枣林,都让我有种醍醐灌顶般膜拜的冲动。

  人是环境的产物,也是文化的产物。

  我想,了解了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,了解了我们的“生命源头”和“遗传密码”,梦之家的孩子们肯定会更爱自己的家乡,并且会为我们的家乡不断注入新的健康的思想活力。

2015年8月21日


也 谈 文 化

张中博·职业画家

  我们现在都谈文化,无论吃穿住行,都愿与文化沾点关系,好似当今社会不谈文化便马上就俗人了,这种现象着实让人费解。其实这正是没有文化的体现。由于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丢失和对于外来文化的浅浮理解,才导致了这种悲剧的出现。由此可见我们当今的所谓“文化人”也就大多是“阴阳人”了。

  其实文化无处不在,我所说的无处不在其实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常态。生活中越是朴实本真不假修饰的东西,大多就越具有文化的底蕴,然而这种常态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许只有相对“落后”的小城镇依稀可见了。

  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“卧虎藏龙”之地,古有龙山文化之遗迹,近有民国将军宋哲元先生之气节,形意拳大家尚云祥先生之豪情,等等等等皆为我中华史程之星灿,常恨我乡人不惜之,可耐何。(我所说的卧虎藏龙主要还是指以前,对于当今大不必言说,若能做好传承便是大功一件,无论其他。)人之悲哀莫若面对真经而言他了,其实手捧麟角当棍使也是一种“境界”吧。

  今文洪兄不惜精力,有志为家乡学子普及知识点滴,实可敬也,若各界同心为之,付诸以行动而少之夸夸,则乃我家乡之大幸也。

2015年8月26日


深 情 源 自 深 知

崔凤亮·职业摄影师

  人们常说:距离产生美。对于天天生活于其中的家乡,没有距离可言,那么家乡在我们的眼中就美不起来了吗?所谓只有深刻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受它,才会对它产生深深的感情!对于这一点,我也是在从事摄影多年后才明白了的。

  记得在原中央工艺美院学习摄影的时候,狄源沧老先生(中国摄影界的泰斗、英文摄影书籍的主要汉语翻译者)在讲纪实摄影的时候曾说:“摄影师是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,你们拍照片应该先从身边、从家乡拍起,要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独特的美!”

  我循此而行。在专业从事摄影之初,周围的一切都是我的拍摄对象:市区街道、政府广场、元宝湖、成片的月季、路边的牵牛花、飞舞的蜜蜂……尤其是那一望无际的枣林、一颗颗红似玛瑙的金丝小枣。我像着了魔似的,从枣树还没发芽拍起,开花拍、结果拍、枣叶落尽依旧拍;晴天拍、阴天拍、雪后拍、甚至下雨天脖子上插着伞也在拍。早晨的太阳还没升起,我已经骑着自行车到了二十多里外的枣林;当许多人刚刚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,我已扛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坎坷的林地里跋涉了几个小时。在我的眼中,那一棵棵枣树历尽沧桑却饱含生机:有的像检阅部队的大将军,有是像坚强不屈的刑天,有的像柔顺的羔羊,有的像凶猛的大鳄鱼,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;更有的两三棵连在一起,如宝黛观书,像老战友久别重逢,似一家三口其乐融融……,姿态各异,变化万千!我走在枣林中,仿佛他们在一一向我问候致意,不是我要拍,而是他们在吸引我持续不断地去拍、拍……

  因为这样任性的拍摄,影楼常常是铁将军把门,直接的后果就是经济的窘迫,洗照片的欠账常常被追讨,甚而至于到了冬天无钱买煤取暖的地步……

  但也正是那段痴迷的拍摄,不仅提高了摄影技术,更填补了乐陵这方面摄影的空白,同时也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们枣乡的自然之美、独特之美!正是基于这种感受,所以当我最初听到文洪说想要编辑一本小册子介绍乐陵、让家乡文化进课堂时,我是非常赞同的!

   文洪是我练尚氏形意拳的同门师弟。在练拳上,他是最主动、最刻苦、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,因而也是我们所有师兄弟中功夫最好的一个。练拳是他的嗜好,但也磨砺了他的意志,坚毅了他的品格,强化了他的执着。

  文洪只是初中毕业,他也从不讳言自己的学历。但他却是实实在在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学习,一如他的练拳。他的卧室中三面墙上的书架里都摆满了书,其中一个大书架里摆放的是他已经读过的书。他读书亦颇有诸葛亮的遗风,一本《乔布斯》两天读完,不拘细节,观其大意,却也总能很快找出他想要的内容。“格物致知,止于至善”,这是梦之家学校的校训,但首先是他的座右铭!他曾为了弄懂楹联文化,竟然一连气购买阅读了二十多本有关的书,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“楹联专家”。为了完善学校的管理架构,他买了几十套有关的光盘反复观看,从而有了学校现在完善的管理制度。他的审美能力很强,似乎天生,他不懂摄影,但对我给他学校拍摄照片提出的要求之高,常常让我头疼,努力为之,所达到的效果之妙又时时让我自己都感到出乎预料,所以我说我拍的一些所谓的“好照片”是他“逼”来的。晚上我给他打电话,从来不顾忌时间的早晚,哪怕凌晨一两点,因为他肯定没有休息,或在考虑管理事宜,更多的时候则是在看书学习……

  文洪的学生时期,在学习成绩上一直是个“待优生”。或许因为这样,他特别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够学习好,所以从教师的选择招聘到教学设施的建设等等,他不遗余力,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;也正因为这样,他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,他设立了钢琴、吉他、歌唱、播音主持、书法、绘画、武术、篮球、足球等众多的兴趣小组,他希望孩子们在自己自愿选择的爱好中体会到“付出——坚持——收获”的成就感、自豪感,培养出自信心,从而旁及其他,促进文化课的学习,以实现“以美启真,以艺促文”的艺术理念。

  我最佩服的是文洪的执行力。头天晚上他大脑中闪现出一个想法,他会迅速综合权衡一下可能的最好和最差结果,一旦认为即使最差的结果也可以承受,第二天他就会付诸行动,所谓雷厉风行,绝无半点拖沓犹豫。偶尔因为条件实在不成熟不能马上执行,他也绝不会放弃,一旦稍有转机,便会立即继续。认准的事情马上干,而且行必果,善始善终。这本小册子的编辑完成即是一个例证。

   这本小册子投入使用后,将填补学校教育的一个空白,我期望并也相信能达到文洪所设想的效果。毕竟对任何人而言,故土之情终生难忘。孩子们通过学习,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家乡,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,激发出身为乐陵人的自豪感,并强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历史责任感。即使将来他们身在异国他乡,家乡永远是他们深深铭刻在心中的记忆,是朝思暮想、魂牵梦萦的地方。

  倘如此,则功莫大焉!

2015年9月6日


我 们 是 乐 陵 人

  “家乡文化”进课堂,这是几年前早已成形的想法,但终因忙于眼前琐事未能实现。

  2015年工作压力颇大,内心反而有更强烈的动力,激励我去做这样一件“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深远意义”的事……

  “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们,我们应该对自己家乡的文化了然于胸。”抱着这种想法,我们开始了《家乡情》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。

  《家乡情》采用了“化繁为简” “图文并茂”的核心思路,呈现最有特色的乐陵文化。

  为了顺应孩子们的天性,希望达到“以趣引情”“以情启真”的目的。

  《家乡情》是我诚邀老同学王丽丽,挚友杨志刚,师哥崔凤亮利用今年暑假共同编写完成的,成员中虽然没有从事乐陵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,但都是土生土长的乐陵人。身为乐陵人,仅凭一份真情,用心整理家乡文化……

  家乡文化底蕴深厚,《家乡情》在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内完成,其中一定有不足之处,还望从事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不吝赐教。因为责任重大,学校肯定会不断修正完善《家乡情》,为家乡文化的传承、弘扬尽责。  

梦之家学校

邓文洪

2015年8月16日





地址:山东省乐陵市消防救援大队西3公里 电话:0534-6835123  梦之家学校官网(原:乐陵英华双语学校) 鲁ICP备15003600号-1 举报链接 辟谣专区链接